"雲端運算",近年來IT業做火紅的名詞,究竟何謂雲端運算呢?
最近隨著微軟執行長的訪問,本來就十分火紅的"雲端",更是被報章媒體大幅度的報導,台灣政府以及相關業者也不斷釋出雲端相關的消息,似乎只要搭上雲端的順風車,就可以掌握"錢"景
雲其實就是所謂的網路,這個名稱的起因來自於,在一般資訊工程相關文獻中,常常用一朵雲來簡化網路背後複雜的協定以及技術,而所謂的端,指的就是利用雲來存取所需資源的使用者的本地終端機,利用這種簡化的表示法,也透露出googel鼓吹雲端的真諦,所有使用者只管利用雲去獲得想要的資源,而不用去管這些資源是從雲背後的哪些地方得到的,正所謂"雲深不知處",哈.
不過其實雲端運算這個詞,常常都是被誤用了,有人說,webmail就是雲端運算的一種,但是其實就真正的意義來說,像gmail這類的webmail嚴格來說其實要歸類在"雲端服務"而不是"雲端運算",有人舉手問,那究竟"雲端服務"跟"雲端運算"又有什麼差別呢?
所謂的雲端運算,其實跟之前相當火紅的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都算是分散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的一種,這種計算的內含意義是利用數量很多的PC等級電腦,來達到媲美甚至超越超級電腦的計算能力,也就是將所有要運算的資料,先分成數個小的部分,分別丟到不同的電腦做平行的運算,然後最後收集所有的運算結果重組成真正要的結果,這就是分散式處理的意義,像是google本身提出也應用在很多地方的所謂MapReduced框架其實就是分散式運算的觀念,不過說到這,又有人問,那網格跟雲端運算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網格運算通常是處理異質整合的平行計算,說的白話一點,就是不管你家電腦是MAC,Windows,Linux..等等,我都可以將這些環境結合起來做平行的計算,而且他處理的主要目標是單一檔案,但是檔案大小非常之巨大的資料,例如:衛星資訊的分析,至於雲端運算,他的處理目標主要是為數眾多的檔案,但每個檔案大小不大的資料流,例如:google的關鍵字搜尋引擎,可能一秒鐘內要去分析網路上數十億的網頁,不過每一個網頁的檔案大小頂多就是幾MByte或是KByte,這就是可利用雲端運算的範例
說完了"雲端運算",該來談談"雲端服務"了.所謂的雲端服務,顧名思義,就是利用雲端來提供使用者所需的服務.看起來好像是廢話(笑),那我舉些例子來看好了.雲端服務根據其提供服務的性質可以分成四大類:
1.儲存服務(Storage as Service):
這種服務的提供者,主要是提供使用者一個網路儲存的空間,也就是你不用自己添購儲存的實體設備,只要跟這類的服務業者租用所需的儲存空間即可
Ex:Microsoft Azure SQL Service
2.基礎建設服務(Infrastructure as Service):
這類型的服務,有點類似網站代管的功能,也就是提供這類型的業者,提供的是主機的運算能力,而使用者想要的執行環境可以全部由使用者自行設定,甚至可以將執行環境的映像檔上傳到業者提供的主機,就好像擁有了一台實體主機,如果需要的計算效能需要提升,也只要再跟業者多租用運算的資源即可
Ex:Amazon的EC2服務
3.平台服務(Platform as Service)
這類型的服務,業者不只提供計算能力,也提供執行的環境供軟體開發者,可以直接將自己開發的軟體發布在業者提供的環境中,這有什麼好處呢?因為通常提供這類型服務的業者,都屬大型IT公司,其建置之硬體設備遠大於一般中小型公司或是個人所能負擔的量,因此一但有這類型的服務,軟體開發者可以專心致力於程式的開發,而不用顧慮硬體的成本,因為程式都將是跑在計算能力相當強的平台上
Ex:Google App Engine (支援開發語言:python & Java)
Microsoft Azure Platform(支援開發語言:目前僅支援.Net語言,原生語言未來會開放)
4.軟體服務(Software as Service)
這類型服務,就是將原本單機操作的軟體,轉成透過網路來進行,讓使用者無須下載軟體到本地端電腦,直接透過網路就可以提供單機軟體所能提供之服務
Ex:趨勢科技 網頁信譽評等服務(雲端防務機制)
總之,雲端至少在最近三年內,都將會是不斷被討論的話題之一,尤其是政府又將雲端產業納入六大新興產業中,是結合政府跟業界進行重點發展的產業,台灣的硬體實力絕對是國際領導地位,但是系統軟體的整合卻是相對弱勢,這次微軟跟經濟部以及業界(中華電信等)簽訂的MOU,是否可以讓台灣軟體業者有向上的動能,是值得我們繼續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