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影響權證價格的參數中,隱含波動度是一項蠻重要觀察的參數。這項參數的值事實上是將權證的價格帶入一個選擇權計價的模型當中所求出來的理論值。從其字面上我們應該可以一窺這個參數所代表的意思其實就是衡量這檔權證所連結的標的,其股價波動的情況-> 套一句財經台常說的話,就是這檔股票的股性活不活潑。
如果有一檔股票,他的價格長時間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內做小幅的波動,連結到這檔股票的權證其隱含波動率是較小的,如果有一檔股票的股價常常做大幅度劇烈的波動,則他的隱含波動率就會比較大,而權證的價格也會較貴。 這個原理其實不難想,因為權證事實上是由發行券商負責擔保履約的責任,當他發行權證的時候,他必然會考慮這檔股票上下波動的可能性來評估其履約價格的風險性,當風險越高的股票,他可能的損失也會比較高,因此他在發行的時候,會把這個成本一起考慮進去,也就是會把這個風險以隱含波動率的方式帶進去權證的價格計算,因此一檔的權證他的隱含波動率越高,通常價格也就比較高。
對投資者來說,也必須知道發行券商事實上在發行權證之後,仍然可以調整隱含波動率的值,一但券商調整後的隱含波動率跟發行的不一樣,就有可能導致投資者的獲利縮水,因此在選擇權證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發行的券商是否有保持穩定的隱含波動率,才不會吃了悶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