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的價格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為時間價值,一個為內含價值。所謂內含價值的來源主要來自於價內的情形。至於什麼是價內的狀況呢?
以認購權證來說,如果某檔權證連接標的的履約價是200元,而這檔股票的現貨價是250塊,此時的履約價<現貨價,就是價內的狀況,如果履約價>現貨價,就是價外的情況,履約價=現貨價就是價平。
以認售權證來說,如果某檔權證連接標的的履約價是200元,而這檔股票的現貨價是150塊,此時履約價>現貨價,就是價內的狀況,如果履約價<現貨價,就是價外的情況,履約價=現貨價就是價平。
內含價值的來源,主要來自於當權證處於價內狀況的時候,因為事實上履約價跟現貨價的關係,權證持有者已經有了帳面上的獲利,因此權證的內含價值就會大於零,當價內的百分比越高的時候,則內含價值越高,權證價格也就跟著增高。(假設時間價值沒有什麼變動),如果權證處於價外或價平的狀況,則內含價值都為零。
至於時間價值,因為權證的履約期限是有期限的,當權證發行之初,距離到期日還很久的時候,則時間價值就越高。隨著到期日接近,時間價值衰減的比例就越大。因此權證有個很重要的特性,在操作的時候必須謹記在心,它適合比較短期的操作,因為其存在所謂時間價值,長期持有的話,事實上就算連結標的的股價不變,價格依舊會衰減,必須特別注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